返回 最新 加书签 排行榜 首页

贞观俗人第1292章 才人玉陨潼关夜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    潼关做为长安门户,虽说如今朝廷迁都洛阳,且天下承平已久,潼关的军事险要不再突出,但毕竟是两京之间的重要关隘,所以朝廷在这里常驻一镇兵马,有骑兵定时巡逻。

    孙二娘对这里的巡逻安排似乎了如指掌,在禁沟休息了一个时辰后,在暗夜里向东潜行。

    银白的月光,照耀着寂静的黄河两岸。

    黄河在潼关前接纳了渭水、洛水之后,被秦岭挡住去路,九十度折转向东,一路深切过去,滚滚东流。

    一座潼关,连接的不仅有长安和洛阳,与北面隔河相望的就是河东,风陵渡连。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,使的潼关不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,在这繁华的大唐盛世,这里也成为重要的工商市镇。

    孙二娘望着这片熟悉的地方,她知道潼关有十万人口,原本潼关隶属华州,属华阴县,但这些年工商兴旺,人口大增,突破十万人口后,朝廷便单独设立潼关县。

    潼关县城,就在潼关西面。

    但是在那城墙圈起的县城两面,除了那道有四道关城的潼关外,还有货栈客栈酒楼商铺工坊林立,虽无城墙,却依然聚集成邑。

    潼关有这么多人口,最重要的还是物流运输的兴盛。

    虽然潼关的物流曾经不如陕州兴盛,但这里连通三地,也依然十分兴盛。

    潼关东面的陕州三门峡有一百二十里的险滩,黄河漕运艰难,严重制约限制了黄河水运,使的大量的物资只能经陆路绕过这段险滩,这也让潼关成了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。

    秦汉到魏晋,历朝都对制约漕运的陕州砥柱进行修治,从凿石,到在两岸修建栈道,人力拉纤,隋朝时则规定洛阳到陕州之间的漕运改为陆运,可洛陕之间是崎岖狭窄的崤山山谷,陆运极为艰难,漕运跟不上。

    后来不得不还是疏水道,修栈道。

    但这两条老办法,也效果不佳。

    贞观中,秦琅为转运使时,奉旨解决漕粮入长安的问题,关键的困难就是陕州这段,后来秦琅提出一个方案,就是仍然改为陆运。


    在崤山山谷里,开辟出一条专门的轨道,采用对开四轨道,用马拉多节四轮货物车厢运输,并在沿途建立十八座车站递场,通过转搬法接力运输。

    直接从洛阳到潼关,依次设仓,建立一条五百里的运输轨道,再辅以黄河水运。

    虽然依然是陆路转运,但因为这五百里是采用转搬法,就是分段运输,沿途仓储转运,另外轨道的效率大大强于过去普通的牛车运输,在轨道上,使用四轮车厢,可以多节串连,更节省运力,效率更高。

    这个计划唯一比较麻烦的,就是对牛马这种挽力需求较高,若是在武德朝时肯定不行,当时缺牛少马,牛马那得是农耕主力。但对于贞观朝来说,牛马已经不是问题了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计划开始实行,从最初的一条轨道,到后来的四条轨道,洛阳到潼关相接,然后货物便可直接进入永通渠运河,直抵长安。

    其运输量和效率,都是过去的数十倍之上,但这也就带来了潼关成为了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地位,甚至已经渐渐有超过陕州的趋势。

    塬上塬下,灯火万家。

    到处都是货栈、车行等。

    因为发展太快,潼关县城也无法容纳,城外建起一片片的房子,遍布商铺邸店。

    浓浓的夜色里,孙二娘如鬼魅一般潜行。

    四更时分。

    一间客栈里响起惊恐的喊声。

    “走水了!”

    但火势太快了,火焰很快吞噬了整个客栈。

    县城里有专门的望火楼,值守的人很尽职,发现城外有房屋失火,立即发出警报。

    潜火队第一时间派出了潜火兵携带着各种灭火工具赶往现场救火,这些潜火队是大唐贞观以来建立的专业消防队,受过专业的消防救火训练。

    行动不



第1292章 才人玉陨潼关夜  
  明末称雄  晚唐  隋唐大猛士  唐朝好地主  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  重返大隋  海上升明帝    龙王医婿  唐时明月宋时关  山村小神医  国潮1980  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
 
 
搜"贞观俗人"
360搜"贞观俗人"
语言选择